阴山岩刻中有很大一部分内容,刻绘的是当时征战与和平的社会现实,从不同角度反映出了当时国家间的残酷战争和友好交流。还有些岩刻形象地记录了远古以来生活在阴山地区的各个历史时期,先民的狩猎、耕作、放牧、祭祀等活动,反映了这一地区社会发展中人们的社会实践、宗教信仰、心理活动,以及他们生存繁衍的环境变化。


  阴山岩画是河套文化重要的元素,是反映我国古代北方各民族文化历史的千里画廊,是河套先民留给后人的一部无字天书。通过阴山岩刻,我们可以从文化学、人类学、传播学、民俗学、美学、原始宗教史、美术史、艺术史、民族史等多学科多角度去进一步研究和理解河套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河套文化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与理念。相关链接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按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规定,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预备名单》是申报世界遗产的先决条件,至少每10年修订一次。


  我国首批《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于1996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第二批《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由国家文物局于2006年12月15日公布并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其中包括文化遗产35项。最新一版的45项不同类型文化遗产,被国家文物局列入更新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于2012年11月17日正式公布。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评审标准也参照世界遗产的申报标准,每个项目不仅在所在地区,而且在全国、全世界范围内都应具有突出的价值。其真实性、完整性,保护管理状况要处于良好状态。文物遭受的自然破坏,经历的修缮等活动必须有确切的记录。要有对遗产的规范管理,实施有力的保护措施等。


  从1987年至2012年,《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所列遗产中已有长城等27处世界文化遗产和3处世界文化景观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

  • 安徽
  • 合肥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军事
  • 科技
  •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