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我们的目的地是佩特拉, 约旦首都阿曼就成了旅途中一笔带过的项目。约旦是阿拉伯世界中最西化, 也许是开放程度最高的一个国家。进入约旦的第一印象, 是满街到处并排张贴的侯塞因国王父子的照片。老国王在位几十年了, 深受国民拥戴。新国王年轻有为, 美丽的王后曾经是哈佛的高材生, 两个人都是才貌双全。街上人来人往, 和印象里的其他阿拉伯国家相比, 这里基本看不到浑身蒙得严严实实的妇女, 人们的表情也大多很放松。转过街角前, 导游警告满身相机的我, 前面是美国领馆, 那里严禁摄影, 不然会有麻烦。果然, 领馆的周围满是武装到牙齿的海军陆战队士兵。面对枪口, 对古老历史的憧憬忽然消失, 这里是活生生的中东, 一个仿佛一触即发的火药库。


  玛格丽特小小的帆布棚里是全家人收入的来源, 2 2 年来,她为了爱的执著就一直呆在这里,过着简单、艰苦的生活


  从阿曼通往佩特拉的公路长约2 6 0 公里, 穿过约旦中部, 名曰“沙漠高速公路”。公路两旁不时能看见倒毙牲口的尸骨, 很难想象人类能在这里生存。远远的, 不时能看见些奇特的帐篷。在白天的酷热阳光下, 帐篷的四周都卷了起来, 成了名副其实的凉棚。棚下坐了人, 周围散漫地放牧了牲口。导游说, 这就是阿拉伯的一个著名分支——贝都因部族。


  上个世纪8 0 年代, 当联合国文教组织把佩特拉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时候, 约旦政府半强制地把在这里生活了千年的贝都因人逐渐移出了山谷。但贝都因人的生活和这红石古城太息息相关了,就连军警也无法阻止他们依然回到这里放牧他们赖以为生的羊群。而欣欣向荣的旅游资源也给曾经极度贫穷的贝都因人带来了外面世界的信息和金钱。贝都因是一个传奇式的部落。在这里居住的贝都因人和历史上消失了的纳巴泰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但他们更以自己的吃苦耐劳和极度顽强的生存能力而闻名于世。


  随着车轮的滚动, 离现代文明和战争的距离越来越远, 心情也渐趋平静。中午时分, 经过了著名的杰拉什( J e r a s h ) 遗迹。公元7 4 7 年的一场强烈地震, 在城里到处留下了痕迹。中心大街被远古遴遴的车轮碾出沟痕的石块扭曲着。街旁, 东倒西歪的是当年支撑了雄伟华厦的石柱。柱上的雕刻依然美轮美奂, 展现了当年的工匠, 或许也就是最高明的艺术家们的精美设计和高超技艺。大地震后, 人们废弃了杰拉什, 这里的城堡被日积月累的风沙所掩埋, 毁去了当年文明的大自然如同讽刺人类一样用她粗暴而又温柔的方法, 让这里成就了世界上意大利之外保存最完美的罗马古城。而古城的规模, 比被苏威士火山所掩埋的庞贝城还要巨大。城的正中, 当年神殿的几根巨型石柱依然站立。年久的风化, 让石柱的底部不再平整。导游掏出把小刀插入石缝。荒原来风, 摇晃的石柱竟让他的小刀如指针般上下摆动。


  杰拉什的罗马圆形剧院保存之完美令人瞠目结舌。在舞台上站了, 不用任何扩音器, 说话声能清楚地被每个位置的听众听清。由于时间不对, 我们无缘听到在这千年前建立的剧院中由约旦文化部门组织、每年一次的音乐节的美妙乐声。我们的导游大概是来这里次数太多, 已然对这里熟视无睹, 自己坐在一个拱门下孤独的阴影里躲着中午酷热的阳光。一个约旦士兵荷枪实弹, 在远处的石街上懒懒地踱步, 不时斜眼往我们这里看看, 仿佛怕游客们把这里的巨石魔法般装进背囊。


  玫瑰之城佩特拉,圣经里的传奇城


  当中原大地还在进行春秋战国的诸侯混战时, 约旦荒芜的土地上走来一群游牧的阿拉伯人。和他们世世代代的祖先一样,他们没有定居的习惯。羊群随了水草季节的变动而不停地迁徙,牧人们随了羊群, 每天收拾行装游走。在今天的佩特拉, 他们发现了上天赐给他们的绝妙家园。这里深深的山谷提供了天然的屏障, 抵挡恶劣的环境。进入山谷的道路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更为奇妙的是, 在干燥无比的沙漠环境里, 这里竟然有一眼清泉。到达佩特拉山谷外的小镇W a d i M o u s a 时, 太阳已经快下山。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

  • 安徽
  • 合肥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军事
  • 科技
  • 娱乐